|
这是一档另类成名的电视综艺节目,观众们一边笑,一边骂,有人不屑,有人却津津乐道……争议声中,其收视率扶摇直上,直至登上榜首并蝉联至今。在百度搜索榜上,数以百万计的网民讨论着关于这个节目的一切。
这个节目,叫《非诚勿扰》,与冯小刚的一部贺岁电影同名。
这是一档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征婚交友类节目,它以“真人秀”为载体,许多80后男女在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又一场“相亲”秀。然而,其中的话题早已超出爱情的范畴,拜金、房奴、剩女……争议的浪潮中,“相亲”只是一个幌子,《非诚勿扰》已成为一个价值观交锋的舞台。
十分钟邂逅
重庆男生钟瑜,在演播厅内继续他的“邂逅”之旅。留给他与女生们的了解时间,最多只有10分钟。
等待钟瑜的,一共有3关。第一关名为“爱之初体验”。在这个环节,男生不允许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也不能和女生们交流。24个女生仅仅凭外貌和穿着,数秒之内,便要对台上的男生进行取舍。这种“以貌取人”,被节目组称之为“眼缘”。
如果对男生的外貌满意,女生则保持自己席位的灯光闪亮。如果不满,则按灭灯光,彻底放弃。
音乐结束,灯灭的声音依次响起。最终,场上的女生为钟瑜留下了19盏灯。这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钟瑜连声道谢,紧张得有些磕巴。
灭灯的女生开始解释放弃的原因,并对钟瑜品头论足,直言不讳。有女生评价他“70后的头型,80后的上衣,90后的裤子”,让他略显尴尬。
事实上,这其实已算是“温和”的批评。这种毫不讳言的评价正是节目的看点之一。相比其他交友类节目的温和,《非常勿扰》显得更辛辣,有时甚至充满了火药味。
但这仅仅是难度最小的一关。等待钟瑜的还有两关。接下来,节目组会播放两段介绍他生活状况以及朋友评价的VCR短片。在播放期间,女生有权随时熄灭属于自己的灯光。如果全场24位女生的灯光全部熄灭,悲凉的音乐将会响起,钟瑜必须黯然退场。
但如果3关过后,仍然有灯光为钟瑜点亮,他便有权从亮着灯的女生当中挑选心仪的女生。从开场便在群芳“压迫”之下的男生,转而扬眉吐气。节目组将这个环节称之为“权利反转”。
一系列环节的设计,暗含着中国式“相亲”的传统套路。制片人王刚说:“传统习惯中,相亲总是先打量外貌,外貌满意后,再深入了解,最后决定是否在一起。”
在这套“相亲”式的逻辑之外,王刚更看重环节设计所制造的冲突。他说:“以往的婚恋节目,往往男女双方人数对等,矛盾冲突不够激烈。”
负责节目推广的刘原也称,节目组发现,女生在舞台上更“放得开”,更容易发表言论,故而才设计先由24个女生挑选男生的环节。
在这种刻意的安排下,24个不同职业、学历和性格的女生与台上的男生展开了激烈讨论,不同的婚恋观与价值观的冲撞,一刻也不曾停歇。
大约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平均有5名男生参加,命运在这里分岔:带走女孩,或者被24个女生集体淘汰。
灯光闪动、言语交锋之间,原本属于隐私的爱情被搬上了荧屏,人们不仅关注姻缘的萌生,也关注着节目不断引发的种种争议。
被质疑的真实性
演播厅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钟瑜的两段VCR短片。
第一段短片中,钟瑜告诉大家,他是一名重庆的钢铁工人,月收入2000元左右。第二段则是朋友对钟瑜的评价,有人“揭露”他渴望艳遇。这是节目的惯用手段之一,男生的朋友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揭丑,只说缺点,而不论优点。
钟瑜的收入和“渴望艳遇”,显然不能让在场的女生满意,原本亮着的19盏灯先后熄灭,这个重庆男生只能失败退场。
在后台,钟瑜坦言,他事前已经预料到收入不能让台上女生满意,不过好在无人问过于刁钻的问题。
事实上,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尖锐的话语与大胆的讨论从未停歇。从婚后财产到婆媳关系,从拜金无罪到青年创业,讨论的主题或琐碎或宏大。80后的特立独行,在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前一刻,歌声甜美的男生,可以让女生们感动得泪眼迷离,后一刻,长相帅气的男生却因“你满足不了我住豪宅的愿望”而被痛斥出局;前一刻,女生们还在责问“没车没房凭什么娶我”,而后一刻,当展示跑车存款的“富二代”登台时,反遭女生集体围攻,“有什么好炫耀的?”
当越来越多“拜金”言论毫不掩饰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网民先是惊诧,而后愤怒。女生们所说的“你的衣服是廉价的衣服,你对我们不尊重”、“和我握手需要给我20万”……不断成为热门话题。
被网民冠以“拜金女”外号的马诺成为众矢之的。这个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从不掩饰对金钱的渴求。她会直接问台上的男生:“你家有钱么?”对于长相平平的男生则公然说:“请导播放首《解脱》,让他下去吧。”
一位爱好骑自行车的无业男生问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
痛骂马诺的帖子在互联网上多如牛毛,甚至有网友报名参与节目,不为选择心仪女生,只为在台上当面痛斥马诺。
这种意外的关注度,让许多言论大胆的女生一夜成名。马诺离开《非诚勿扰》后,其个人网站仍有数百万的访问量,她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演出机会。
网民们开始怀疑节目的真实性,人肉引擎不断启动。参与节目的一个火锅店女老板被曝出以前曾做过广告代言,散打男教练的个人简历上写着当过演员,甚至风传一名上过节目的女生其实早已结婚……
那些语出惊人的嘉宾,动机也遭到了怀疑——是不是导演安排好的话题,女生们是不是为了出名在表演?
在“拜金”和“造假”的疑惑声中,纯洁的爱情在舞台上开始扭曲变形。
网友们的疑惑简单而直接:宣称“真爱无敌”,到底有多少爱情与金钱无关?名为“非诚勿扰”,到底有几分诚信可言?
“真人秀”的尝试
如潮的质疑声涌向了《非诚勿扰》节目组。节目制片人王刚说,《非诚勿扰》是一档效仿西方的“真人秀”栏目,而争议是“真人秀”的必然衍生品。
去年下半年,王刚和他的团队开始策划这档交友类节目。他们观看了大量欧美、日本的交友节目录像。亮灯灭灯、权利反转等创意均脱胎于这些国外“真人秀”节目。
王刚说,他不愿将节目局限于单纯的娱乐范畴,而是希望打造一个展现社会价值观的“真人秀”舞台。为了增加节目的严肃性,他特意找来江苏卫视著名的新闻主持人孟非和长期从事企业培训的讲师乐嘉担任主持人。
十年前,中国便已有电视征婚交友的栏目,然而因收视率下滑,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和传统的征婚节目只注重结果不同,在《非诚勿扰》中,男生女生能否找到心仪的对象,和展示真实的自我同等重要。
在主持人孟非看来,电视台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各种声音的平台,便是一种进步,“你觉得我们都把心里的想法隐藏起来,然后干一些心照不宣的事情,大家谁都不说,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吗?”
孟非认为,无论选手的言论是否存在争议,但是应该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制片人王刚可以无视“言论有错”的指责,却对“选手作假”的质疑愤怒不已。他说:“女嘉宾们绝对不是在表演,她们说的每一句话也不是导演安排的。”
王刚说,网络上许多说法都是谣言,节目组审核报名者都是很谨慎的,但他承认:“我们只能保证他们上节目这段时期的情况是真实的,他们之前是怎样的,很难核证。”
他也承认,确实有选手抱着成名的目的走上舞台,并有演艺公司联络节目组,希望能安排演员模特登台,但是节目组一直坚持回避。
王刚希望,这场“真人秀”能给所有人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虽然节目组并不赞同“拜金”等说法,但作为真实的体现,每一位嘉宾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他说,马诺的观点遭到网民批判,但她只是场上的24分之一,并不代表所有人。在真人秀的概念中,马诺所说的只是她的个人观点,“为什么大家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呢?”
王刚表示,这类“真人秀”是综艺节目的大势所趋,节目能够通过审查顺利播出,便证明“社会的宽容度越来越高”。
节目组品牌推广部主任刘原说,观众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对“真人秀”的陌生。“原来我们看待电视,总觉得它是一个比较高高再上,离现实比较远的平台,现在,这种距离感正在消失。”
价值观的争议舞台
《非诚勿扰》的舞台,如同一幅浮世绘,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节目组负责选取嘉宾的主编李政说,开播至今,报名参加《非诚勿扰》的嘉宾已达14万人。报名地点也从南京扩大到北京等4个城市,人数仍在不断增多。选取嘉宾的第一条标准,便是要有独立的观点,“要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观”。
不同的价值观,开始在节目中不断碰撞。郎才女貌和门当户对,物质追求和心灵感受,张扬个性和传统美德……种种冲撞的背后,直指社会热点。
其中,最主要的碰撞是80后的爱情观和择偶观。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心副主任翟学伟说:“节目展现了80后多元化的婚恋观,和以往相比,他们的择偶标准和方式多样化,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词语概括。”
主持人孟非说,他眼中的这些80后男女,相比于前辈,更敢于表现和“秀”自己,然而有时又会不计后果,“说没有20万连手都不跟你握的女嘉宾,她可以这样表达,没有法律禁止,但她要承担这样表达所带来的后果,比如,要承担网上那么多人对她的指责”。
孟非认为,《非诚勿扰》中的年轻人更愿意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择偶观与爱情观,无论你喜不喜欢他们的表达。
这种价值观的冲击,引发了持久的讨论。讨论已蔓延至学术界。刘原说,在北京召开节目研讨会时,曾有大学教授带着研究生赶来参与讨论,而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新学期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便是剖析《非诚勿扰》。有学者称,社会正面临着从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在《非诚勿扰》中我们能看到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化,而在价值冲突中传递的婚恋观念,可以促进不同年龄层的相互理解。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种价值碰撞的方式。有网友认为录播的《非诚勿扰》应该在剪辑时删除“拜金”等言论,“如果播出,会影响年轻人的爱情观”。更多网友认为,在电视上公然崇尚拜金,代表着社会道德标准的降低。也有些学者并不认同“真人秀”的模式,他们称,这类“真人秀”节目靠揭露隐私博取收视率,迎合了人性中丑陋的成分,而电视更应具有教化和引导的功能。所谓的“真实”如同双刃剑,展现着魅力,也挑战着底限——究竟应该秀什么?秀的限度在哪里?对于尚未习惯在电视上直言不讳的人们而言,接受、约束与磨合,尚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些争论与思考,并没有影响到重庆男生钟瑜。交友失败后,这个80后男生说:“毕竟我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她们爱怎么说怎么说。”
钟瑜说,他并不反感爱情中掺杂物质条件,但他更倾向于努力提升自身条件,“也许我现在是只垃圾股,五年、十年之后我说不定就成了潜力股,很大的潜力股。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钟瑜的交友之旅画上一个不完美的句号,而对于这个以娱乐为外衣,价值观冲撞为内核的“另类舞台”而言,种种讨论与故事,仍然未完待续。 |
|